2022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报告
进入2022年,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,笔记本、网通产品、数 据中心等业务量大增,带动液晶显示等电脑配件产品销量激增,处理 器、存储器需求旺盛。同时,受节能减碳相关政策的影响,新能源产
2021 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458.3亿元,同比增 长18.2%,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3倍。集成电路产量达到3594亿块,
的龙头企业。
图1-1:2014-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整理
集成电路设计是集成电路产业中知识密集度最高,占产业链比 重最大的环节。随着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》的发布和其 他一系列鼓励政策的颁布,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成为目前中国集成电路
自2015年来,各地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国内成熟的设计 企业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。集成电路设计业产业链占比逐年上升,人
图1-4:2015-2021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销售额变化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5000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)元 |
4500 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亿(位 |
4000 |
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3000 |
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2015 |
2016 |
2017 |
2018 |
2019 |
2020 |
2021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集成电路设计业 |
1325 |
1644.3 |
2073.5 |
2519.3 |
3063.5 |
3819 |
4519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晶圆制造业 |
900.8 |
1126.9 |
1448.1 |
1818.2 |
2149.1 |
2536 |
3176.3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■封装测试业 |
1384 |
1564.3 |
1889.7 |
2193.9 |
2349.7 |
2493 |
2763 |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整理
从设计业企业数量来看,2021年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达2810家, 比2020年的2218家多了592家,数量增长了26.7%。除北京、上海、 深圳等传统设计企业聚集地外,无锡、杭州、西安、成都、南京、武 汉、苏州、合肥、厦门、珠海等城市的设计企业数量都超过100家,
后劲态势开始显现。
设计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外,企业规模也在逐渐壮大。2021 年设 计企业人数超1000人的达到32家,比上年增加3家;人数为500-1000 人的企业达51 家,比上年增加9家;人员规模100-500人的企业达
376家,比上年增加91 家 。
图1-5:2015-2021 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量及增长率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整理
从2020-2021 年中国前十大设计企业销售额排名来看,紫光展 锐、韦尔股份以及安世半导体增长显著,位列前三甲,格科微、兆易
创新、汇顶科技等公司分列其后。
近三年来,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下,国内集成电路产 业发展迅速,对人才的需求也较为旺盛,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
从现有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分析来看,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除了 缺乏高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外,基础技能型人才、复合型人才、国
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2.1万人,比上年同期增长
了10.72%,人均产值达207.6万元人民币,人均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有
了明显的提升。
图2-1:2018-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情况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整理
在芯片设计应用方向上,消费电子类芯片占比市场总份额的 34.1%,是市场份额最大的领域。通信类、多媒体类、计算类以及汽
车工业类芯片紧随其后,占比分别为18.50%、14.00%、13.60%和5.5%。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整理
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岗位分布来看,设计业作为集成 电路产业链的前端,技术研发类岗位的占比最高为62.35%,其中大
部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。
图2-6:2018-2020年集成电路设计业从业人员主动离职率情况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调研、整理
从调查的数据显示,2021 年观望机会打算跳槽的从业者占比 37.1%,有60%以上的从业人员选择不跳槽。在选择跳槽的人群中,有 95%的从业者选择继续在半导体行业发展,而5%的人因个人深造等原
以下几点:薪酬回报、激励机制、工作负荷、行业影响和工作地点及
的地点和环境。
图2-7:集成电路设计业从业人员求职意向关注点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调研、整理
本部分调研以企业为主体,涵盖国内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热点 应用方向的企业,包括: Al 芯片、 AloT 芯片、射频芯片等热点领域,
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、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 产业,集成电路企业倾向于分布在资本充裕、政策优惠、教育和人才
本次调研的企业中, 一线城市占比最高,为41.56%,其次是新 一线城市,占比为34.63%,分布在二线城市的企业占比为18.61%,其
5-10年工作经验 ■10年以上工作经验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调研、整理
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从业门槛较高,对于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要求 也较高,需求基本集中在本科及以上学历,占比84.23%。在细分领域
中, EDA/IP 细分领域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需求占比高达
91.12%。这也说明我国EDA/IP领域的整体水平较低,需要更多高学历
集成电路设计业企业在招聘方面呈现,社会招聘量减少、校招量 增上升的明显态势。从2022年企业招聘的目标岗位来看,企业社会 招聘需求量最高的三个职位依次是研发类岗位、市场销售及客户支持 类岗位和通用类职位,与2021 年情况一致。企业校园招聘需求量最
随着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,以及福利待遇 的切实提高,2016-2021 年示范性的毕业生人数保持增长,进入行业
集成电路作为高科技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学历背景和 知识储备。从2020-2021 年人才供给端的学历结构来看,集成电路产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调研、整理
从学历来看,近三年求职者学历分布占比保持一致,本科及以上 占比为80%。从年龄来看,35岁以下是投递最活跃的年龄层面,占求
职者总量的84%左右,26-30岁年龄段的求职者占比最高,约占35%。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调研、整理
校园招聘方面,应届生是集成电路人才供给的生力军,占总量的 14%;社招方面,具有1-3年、5- 10年和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求职
者较为活跃,而具有1 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则相对较少。
4.3我国主要省市集成电路设计业相关专业院校开设情况
集成电路是一 门融合了40多种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的交叉学
科。从2020-2021 年集成电路产业求职人才专业情况来看,计算机科
学与技术专业求职者最高,占人才供给总量的12.75%,其次是电子信
息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,占比分别为5.91%和5.72%。同时, 我国院校培养了出大量的电子类、计算机类、自动化相关专业的毕业 生,有部分进入到集成电路行业从业,为集成电路相关专业从业人员
提供有效的补给。
图4-3:2020-2021 集成电路产业十大热门专业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调研、整理
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,从我国院校专业设置来看, 有多个学科和专业与集成电路设计业相关。从我国主要省市集成电路 相关专业开设数量的不完全统计分析,可以看出江苏省从专科至博士 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布局明显优于其它地区,其后依次是湖北省、广
东省、陕西省和山东省。
持平。2020年集成电路相关毕业生进入本行业从业比例为13.77%。
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人才输出量显著提升。预计2021 年国内集成电路
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在22万人左右,进入本行业比例略高于2020年。
东中星电子、珠海市英思科技共同成立,将促进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
2021 年10月26日,教育部官网发布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 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名单的通知》,新增18个“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” 一级学科博士学
位授权点和1个“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”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数据来源:芯谋研究调研、整理
根据调研数据显示,2020年在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中,有 2.75万人进入本行业就业,即有13.77%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选 择进入本行业从业,比2019年增长了0.85%。对于未进入集成电路相 关行业从业毕业生而言,有26.53%的毕业生进入互联网、计算机、通 信、 IT 等领域从业,其余流出的人才占比为59.70%。总体来看,集 成电路专业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,这可能与专业知识匹
配度不够、产业薪资吸引力不足、职业前景受限等原因有关。
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本科专业属于宽口径专业,在就业方面的选 择范围较大,与其它行业相比,集成电路知识更新快、工作压力大, 以及企业自身吸引力不显著等因素,导致大量的本科生流向其它行
通过调研发现,在校培养方式对集成电路行业就业有一定的影 响。在未参与工作的情况下,有51.60%的学生们认为学校的培养方式
对往后就业有一定帮助,但部分工作还未涉及到;有33.33%的学生认